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求名,自古以来多少王公将相,多少英雄豪杰,最后留下的也只是一个名字。
求利,到底挣多少钱才谓多,百年之后,再多的财富也是带不走,终究还要回归社会。
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的一生匆匆几十年,到最后你会发现,外界一切事物都会离你而去,而你最终所求的不过是内心的平静与安然。
就像杨绛先生所说的,当你走过波澜壮阔的人生,才会发现,人生最美好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一说到王维,都会觉得他是一个宁静、温和的人,你读他的诗,就会感到一股禅意,闲适又淡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但这并不是我们最初认识的那个王维,而是岁月打磨后我们所看到的一个志于清静的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年少时不光才华横溢,熟知音律,颜值还非常出众,史书记载“妙年洁白、风姿郁美。”
可以说是一个集各种光环于一身的人,但他却在晚年时常常安坐一室之中,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简单生活。
那么,他到底经历了一段怎样的人生旅程呢?
王维出生于山西太原,父姓是山西太原赫赫有名的太原王氏,太原王氏作为天下四大姓之一,出过很多名人,比如英才少年王勃,大书法家王羲之等。
王维的母亲是尊贵的博陵崔氏,与太原王氏、陕西李氏、范阳卢氏等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
9岁时王维丧父,王维由母亲一手带大,而她的母亲,本身就是一位修养很深的佛教徒。
王维17岁时于洛阳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
20岁时他参加京兆考试,科考高中榜首。
28岁王维愤然离职,携自己的妻子隐居在淇上,那个时候的他就打算余生过着自己简单幸福的小生活。
可是老天偏偏不允,31岁时王维痛失爱妻,这是他人生遭遇的一个重大挫折。
王维的一生只为妻子写过一首相思诗“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爱的文字,但偏偏在爱妻离世后,一人只身孤独到老,一个侍妾都不曾有。
为妻守丧过后,王维再次回到长安,受到名相张九龄的举荐,再度出仕,35岁任职右拾遗。
但是好景不长,仅一年半后,张九龄遭到罢黜,李林甫出任宰相,心灰意冷的王维对仕途彻底失去了信心。
他写信给张九龄,表达了自己愿与他一同归隐的意愿。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但在张九龄的劝导下,他还是决定留在朝廷,继续为朝廷出力。
半年之后,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被调到边塞,明为升迁实为贬谪。
在边塞的特别时光里,王维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说边塞的豪迈风光治愈了王维内心的失意。
一年之后,王维再次回到长安,朝廷依然是李林甫等一帮奸臣当道。
也就是从这时起,王维开始在辋川建立属于自己的别业,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写下一首《终南别业》,在这首诗中王维彻底与自己言和,他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人在终南山里,外面的云波诡谲与他已然无关。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译文:
到了中年以后,我就喜欢研究佛教与人生道理,我住在终南山的别业里,享受起自己独有的时光。
我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沿着辋川河走一走,看一看,至于走多久,看多久,随我自己高兴就好。
每每走到河的尽头,没有路可走了,我就选一处地坐下来,抬头看看天上飘飞的白云,看他变幻万千。
直到耳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嘿,你在看什么呢?“原来是山中的樵夫,于是两人一边谈着笑着忘记了回家。
在这首诗中,王维完全活出了自我,经历半生的名利追逐,从最开始的外求开始走向内观,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喜欢一个人来往,一个人高兴,不想让别人知道,也不想大肆炫耀。
就这样自由自在,轻松惬意住在终南山,或走,或坐,或躺,或行,看水、看云、还是看山,一切随着自己的心。
遇到跟自己能说到一起的人,就一起结伴而行,开心地聊上几句。
要是遇到话不投机的人,估计半句话下来,也就闭口不谈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到中年以后,更多的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别再过度地追逐中迷失了自己。
也别在忧郁、愁苦中沉浸,万事随缘,顺其自然,看开、看淡,才是养心之道。
哪怕生活中处处充满规则,也让自己的心灵有一个自由放松的场所,自在随喜地过好每一天。
祝君安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