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读娱,作者 | 零壹
2025年4月10日,美国关税争端的硝烟蔓延至文化领域。国家电影局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对中国滥施关税的错误行径,势必会令国内观众对美国影片好感度进一步降低。我们将遵循市场规律,尊重观众选择,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我们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引进世界更多国家优秀影片,满足市场需求。”
而中国电影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伴随着好莱坞电影的衰退和各国本土电影的崛起,一定会给到这些优秀的国际影片更多机会。
目前来看,日本电影在中国市场的上升势头最猛。2024年,日本电影在中国市场有8部破亿,16影片达到一千万以上,已经成为美国电影之外表现最好的进口片。
此外,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也在2024年取得了破亿成果,考虑到2017年《天才枪手》在国内2.7亿的惊人表现,泰国电影与中国文化的适配性也是很有潜力的。
印度电影此前在中国市场有过一段黄金时期,《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分别取得12.99亿、7.47亿的可观票房收入,但近几年印度电影表现则乏善可陈,内容供给质量有所下滑。
欧洲国家里,法国电影此前在内地市场的表现约等于吕克·贝松影片的表现;意大利电影以经典重映居多,今年上映的女性电影《还有明天》票房突破4400万;西班牙电影有《看不见的客人》《海市蜃楼》在国内票房破亿。
在读娱看来,结论或许是:日本电影很可能继续保持份额的稳定但大幅增长很难,因为其产地影片多是动漫IP,具备稳定的受众基础和号召力,但除了宫崎骏、新海诚两个大导IP和少数动漫IP外,其余影片的受众较为有限,难以破圈;
有希望继续在中国电影市场开拓份额的,主要可以期待下泰国电影和法、意、西等欧洲电影的表现,因为进口片拓宽份额还是要有优质的电影内容和足够产量作为基础。
而泰国电影有着比东南亚其他国家都强的电影文化底蕴,且过去在恐怖片、功夫片两个商业类型中积累颇深,近年来又凭借《姥姥的外孙》《天才枪手》在现实题材中与中国观众实现同频,自身电影产业的积累和东亚文化优势都比较明显。
法意西作为欧洲电影中的大国,同样有着较为深厚的本国电影文化和产业积累,没有在过去几十年里完全败倒在好莱坞文化的侵袭之中,像法国去年票房冠亚军都是本土电影,但《多了一点什么》和《基督山伯爵》都未引进中国市场,其实这两部影片不乏一定的票房想象力和国内受众,只是此前没有形成足够砝码吸引国内的进口片商罢了。
可见,其他国家优秀电影与中国市场之间的距离,更多还是在于路径的缺失,具体对接上在采买、宣发等环节没有和国产电影、好莱坞电影那样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模式。路还很长,但在好莱坞衰退的大背景下,各国电影与中国市场会慢慢“互为刚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