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水煮蛋是“死亡加速器”?医生:健康吃蛋,4个错误别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1:47:00    

最近,“每天吃一个鸡蛋,到底是养生还是养病” 这个话题,在朋友圈里那是吵得热火朝天。有人把鸡蛋夸成了 “天然营养丸”,可也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它是 “心血管杀手”。特别是那句 “每天一个水煮蛋是死亡加速器”,吓得不少人看到鸡蛋都不敢吃了。这小小的鸡蛋,咋就成了争议焦点呢?它身上到底藏着啥健康秘密?咱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鸡蛋在咱们中国家庭的餐桌上,那可是常客。早上煮个鸡蛋当早餐,简单又方便;做饭时蒸一碗鸡蛋羹,嫩滑可口。可谁能想到,就这么常见的食物,却引发了这么大的争议。之前,一条 “每天吃一个鸡蛋会增加死亡风险” 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好多中老年人看了之后,心里直发慌,赶紧减少鸡蛋的摄入量,甚至有人直接一口都不吃了。

但事实真有这么可怕吗?2020 年,中国疾控中心和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做了一项研究,还把成果发表在了《中国循环杂志》2020 年第 5 期上。他们追踪了将近 50 万名中国成年人,最后发现,每天吃 1 个鸡蛋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没有明显增加。而且在某些人群里,适量吃鸡蛋的人,中风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反而更低。世界卫生组织(WHO)还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都明确表示,普通健康人群每天吃 1 个鸡蛋,不仅安全,对身体还有好处。

为啥呢?因为鸡蛋的营养特别丰富,堪称 “全营养食品”。一个中等大小、差不多 50 克的鸡蛋,里面就含有大约 6 克高质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里的氨基酸组成和人体特别匹配,世界卫生组织都把它列为 “生物利用率最高的蛋白质” 之一。除了蛋白质,鸡蛋里还有好多 “隐藏的营养宝藏”。就比如说卵磷脂,对大脑发育特别重要,家里有老人的都知道,它能帮着延缓记忆力减退,预防阿尔茨海默症。还有胆碱,能让神经系统更健康,孕妇吃了,对胎儿大脑发育也有帮助。另外,鸡蛋里的维生素 A、D、E、B12,能增强免疫力、保护视力、让皮肤更好;铁、锌、硒这些微量元素,可以预防贫血、提高免疫力,还能抗氧化。

可能有人会担心,蛋黄里胆固醇含量高,吃了会不会对身体不好?其实研究发现,食物中的胆固醇对人体血胆固醇的影响,远没有饱和脂肪酸大。也就是说,适量吃鸡蛋,根本不用担心血脂会升高,它反而是很好的营养来源。

虽说鸡蛋是个好东西,但要是吃错了,也可能带来麻烦。下面这些常见的错误吃法,大家可得注意了。

有些朋友听说蛋黄胆固醇高,就只吃蛋白,把蛋黄扔掉。这可就亏大了,因为鸡蛋里大部分的营养精华都在蛋黄里,像卵磷脂、胆碱、维生素 A 和 D 等等。南京鼓楼医院的一位营养师就分享过一个案例。有个年轻的健身小伙,为了补充蛋白质,每天吃 6 个蛋白,却一口蛋黄都不吃。没过多久,他就感觉身体不对劲,不仅有点贫血,皮肤还变得特别干燥。去医院一检查,发现是维生素 A 和铁摄入不足。这才明白,营养可不是越少越好。

网上有人说生鸡蛋能保留全部营养,可别信!医学研究早就证实了,生鸡蛋里的卵白素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而且生鸡蛋还可能携带沙门氏菌。特别是老人、小孩和孕妇,身体比较弱,吃生鸡蛋风险太大了。把鸡蛋煮熟了吃,营养更好吸收,还能杀死那些潜在的病菌。像水煮蛋、蒸蛋羹,都是健康又美味的吃法。

还有些朋友特别爱吃鸡蛋,觉得吃一个不过瘾,一天吃上好几个。但再好的东西,也得适量。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吃 1 个鸡蛋就能满足营养需求了。要是血脂偏高,每周吃 3 - 4 个就行。吃太多鸡蛋,会间接摄入更多胆固醇,对血脂本来就不正常的人来说,可没什么好处。

不少人喜欢吃炒得香喷喷的鸡蛋,觉得这样才够味。但为了炒出香味,往往会用猛火,还放很多油。这么做不仅会破坏鸡蛋的营养,还可能产生丙烯酰胺这种有害物质。想要吃得健康,建议优先选择蒸、煮、炖这些烹饪方式,既能少摄入油脂,又能最大程度保留鸡蛋的营养。

给大家讲个真实的事儿。山东青岛有位 68 岁的王阿姨,患有轻度高血压和脂代谢异常。过去这几年,她一直听别人说鸡蛋会升高胆固醇,所以从来不吃蛋黄。结果有一次体检,发现自己得了缺铁性贫血,认知功能也下降了。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王阿姨调整了饮食结构。她开始每天吃一个完整的水煮蛋,同时减少加工肉类和甜食的摄入。三个月后去复查,惊喜地发现血脂控制得特别好,记忆力也比以前好多了。

鸡蛋可不是某些 “健康标题党” 说的那样,是 “死亡加速器”,它其实是营养丰富、性价比超高的健康食物。能不能吃鸡蛋、吃多少、怎么搭配,这些才是关键。尤其是中老年朋友们,别因为网上的一句话,就轻易改变自己多年的饮食习惯。要是能把鸡蛋和新鲜蔬菜、全谷物搭配起来,再用少油少盐的方式烹饪,那对健康可是大有益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