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顾春
“这些人好像在画里走动!”4月8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第一小学学生朱芷晴,正凝视着24米长的《千里江山图》高清打样稿。在位于余杭区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内,这样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前不久,“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宋画大展”在此启幕。此次展览不仅汇聚了1685件宋代(含五代、辽、金)及敦煌藏经洞、黑水城出土同时期绘画高清打样稿档案,还引入了12件(组)3D打印的石窟龛像及沉浸式数字空间,呈现了一场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跨时空对话。
“这是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宋代绘画的首次相逢。”该典藏馆执行负责人孙晓珺表示,展品为浙江大学承担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历时20年积累的成果档案。该项目借助拍摄、电分、拼图、校色等技术,将来自全球263家文博机构的12405件(套)珍贵古画真迹转化为可“零距离”观赏的图像文献档案。
走进展厅,墨绿色、宫墙红、灰蓝色不一的墙面上,悬挂着用浅色木框装裱的绘画展品,素淡清雅,古韵悠然。展厅中间,《千里江山图》高清打样稿铺展开来,如同一条流淌的青绿长河。放大两倍后,画中各种各样的渔舟、山石的皴法依然清晰可辨。
据介绍,这幅画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防开卷后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剥落,曾整整封存了17年。随着“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组的到来,《千里江山图》再次揭开了神秘面纱。为了达到最佳拍摄效果,项目组采用了8英寸×10英寸反转片拍摄。大画幅的作品,需要先分段拍摄再进行无痕拼接,有的画作光拼图就花了一个多星期,纹路、颜色等细节精益求精。
《溪山无尽图》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项目组借助数字化技术将它“搬”了回来;《云山墨戏图》高清打样稿通过数字化修复褪色部分,再现了宋代山水的气韵……从北宋的雄浑山水到南宋的精致小品,从宫廷院体的富丽到文人墨戏的洒脱,展厅内密布的高清打样稿,将宋画传世名作悉数呈现在观众眼前。
本次展览还以“艺术+科技”为理念开辟了大型数字互动区。在由32台4K投影仪、空间音频系统、雷达交互装置搭建起的沉浸式空间里,《落花游鱼图》中的鱼儿在观众脚下游动;《溪山无尽图》中的层峦叠嶂次第展开,还能听到流水声与松涛声……借助科技手段,观众得以感受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的古画之美。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