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300年的美味潮菜重现餐桌!校地企三方合力共助潮阳和平镇丝苗米产业振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3:15:00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一粒优质大米便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活动现场。

近日,以 “米韵潮音” 为主题,由汕头市接待办、汕头技师学院、潮阳区和平镇共同主办,顺杰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承办的 “潮阳和平一桌菜”正式发布。

通过 “一粒米” 撬动农业产业链升级,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群众餐桌的渠道,以讲好米文化故事,促进丝苗米产业振兴,汕头市接待办等单位给出了书写百千万工程的新答卷。

何为“潮阳和平一桌菜”?

南方+记者了解到,“潮阳和平一桌菜”共有十道特色菜品,结合了潮菜“十二菜桌”文化,并保留潮菜“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郁而不腻”等特征,将潮菜传统特色与现代烹饪理念相结合,充分挖掘出了米文化的灵感。

据汕头市接待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的菜单命名皆充满诗意,且巧妙地以藏头诗的形式将“和平新发展助推百千万”融入其中。

“潮阳和平一桌菜”。

“潮阳和平一桌菜”菜单——

和韵雅风熏美馔(和平熏鸭佐薄荷)

平波凝玉酿琼霜(特色草鱼冻)

新烟镂甲糯生香(青蟹炊糯米)

发若流珠映月浆(米汤灼蚝仔)

展卷麸脂藏古方(荷叶米麸肉)

助将粿印颂诗章(手工粿品)

推潮烩玉缀琳琅(海鲜包菜炒尖米丸)

百味琼浆沐雪光(秘制卤肉粿汁)

千载苦甘传世长(和平苦鱢饭)

万斛冰粳映乳芳(大米冰淇淋拼鲜奶米布)

菜品。

“和平一桌菜的头三道菜式,特意选用潮阳本地传统菜式:潮阳特色薄荷熏鸭脯、特色草鱼冻和青蟹炊糯米。”汕头市接待办有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记者,这三道菜品打头阵,足以体现潮汕人“清而不淡”的处世哲学。

菜品。

南方+记者了解到,每一道菜品都有一段故事。汕头市接待办有关负责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熏鸭脯作为和平镇传统风味美食之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清朝年间,潮汕地区一带盛产甘蔗。勤劳节俭的潮汕人想出将废弃的甘蔗渣作为燃料,燃烧甘蔗渣烟熏鸭肉,味道竟出奇的好,鸭肉带甜,入口甘香满盈。从此这道菜肴在潮汕地区流传至今。

菜品。

据了解,“薄荷熏鸭脯”是在熏鸭脯特点结合传统食法的基础上,创作的新菜品。薄荷的清凉穿透烟熏的厚重,仿佛凤凰山风掠过练江。这是先民保存食物的智慧,更是对“荤素调和”的极致追求。

菜品。

校地企三方合作各展所长

为什么会用“潮阳和平一桌菜”来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呢?

现场。

汕头市接待办有关负责人分析,潮阳区和平镇种植稻谷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颗粒饱满、质地优良的丝苗米。当地丝苗米米粒修长、软糯适中、回味甘甜,在潮汕地区久负盛名。

“然而,传统农产品的单一生产模式逐渐暴露出市场竞争力不足、价值链较短等问题。“汕头市接待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突破发展瓶颈,让丝苗米从田间地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汕头市接待办积极作为,牵头组织汕头技师学院、潮阳区和平镇、顺杰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以校地企三方合作的模式,围绕丝苗米这一产业,以“米”为主食材,解锁米的百变吃法,共同探索“米文化+”的融合发展路径。

2024年6月18日,汕头市接待办牵头组织汕头技师学院、潮阳区和平镇、顺杰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举行“用米文化讲好汕头故事,共同助力‘百千万工程’”暨校地企三方合作签约仪式。

在校地企三方合作框架下,各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分工,各展所长。

汕头市接待办凭借丰富的政务资源与接待经验,为项目提供了战略指导与推广平台,确保研发方向紧密贴合市场需求与汕头城市形象推广目标。

汕头技师学院依托深厚的烹饪教育底蕴,派出由资深潮菜大师、烹饪专业教师与年轻创新团队组成的研发专班,他们带着对潮菜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烹饪技艺,全身心投入到创新菜品的工作中。

顺杰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作为本地农业龙头企业,不仅稳定供应优质丝苗米,还深度参与食材筛选与加工环节,从源头把控菜品品质,为研发工作筑牢根基。

大胆谋划丝苗米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建设

未来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丝苗米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

汕头市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学杰告诉南方+记者,潮阳和平一桌菜的发布正是该合作社未来农业三产融合的一个方向,通过谋划丝苗米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的建设,打造“以米为媒、三产融合”的农文旅综合体,构建“丝苗米+”全产业链生态。

丝苗米。

丝苗米作为地方特色优质稻米品种,具有独特口感与文化内涵,是区域农业品牌的重要代表。当前区丝苗米种植面积年达10万亩以上,年产量5万吨以上,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基础产业链,但附加值亟待提升。

据马学杰介绍,通过丝苗米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的开展,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提供农田观光、农事体验等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从去年开始,汕头市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就重点谋划丝苗米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的建设,主要发展稻米农耕文化展览馆开展稻米历史、稻米种植及相关农业科技、农业机械等方面的展示与体验活动。该合作社还设立稻米文化创意街区建设农业文化创意工坊、非遗文化展示创作基地、文化产品展销基地、农产品展销基地等,集中展示项目的稻米文化特色。

该合作社举办中华水稻农耕文化节相关配套设施打造开心农场乐园、农事活动体验、稻米美食体验、农业研学课堂等项目,提升项目的文化旅游价值。还通过重点打造以农业加工业向三产拓展的农文旅项目,以丝苗米种植、生产过程、产品展示、研学、科技为主要内容开发的体验项目,以及以三产文化创意活动带动农产品加工的建设项目。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游客前来产业园参观、体验。农旅的发展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同时推动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农产品的购买机会,让游客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马学杰说。

南方+记者 沈丛升

受访者供图

【作者】 沈丛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