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企业制造的人形机器人成为2025年汉诺威工博会的明星产品。本报记者 刘仲华摄
在德国一家机构的展台,参观者戴上VR眼镜走进“未来博物馆”。本报记者 徐 馨摄
3月31日至4月4日,以“赋能工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在德国举行。约6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家参展商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能源转型、智能制造等主题,展示最新科技成果、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中国约1000家企业参展,数量仅次于东道主德国。
“技术成为应对未来趋势的关键力量”
记者走进汉诺威展览馆园区,“创新点燃世界”“人工智能提升生产力”等海报标语随处可见。据介绍,除自动化、传感技术等传统工业领域外,本届展会还重点关注数字平台、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氢燃料电池、机器人以及量子技术等前沿科技,其中工业人工智能尤为受到关注。“至关重要的是,企业需要知道如何快速、有针对性地将人工智能融入其流程。”汉诺威展览公司董事会主席科克勒说,汉诺威工博会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实用方案、专业知识及具体应用范例。
在德国西门子公司展台,几位身着白大褂的药剂师在模拟实验设备旁,向观众讲解如何运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将长达10年的药物研发周期缩短至5年左右。“今年西门子展示的重点行业是制药。当前开发新药的成本越来越高,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可以大幅缩短药品研发周期。”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奈柯向记者介绍。
法国施耐德电气借助声光电布景打造了“循环制造园区”。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芭芭拉·弗赖表示,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等正在重塑世界格局,“技术成为应对未来趋势的关键力量”。以人工智能、5G和数字孪生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成为未来推动产业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
在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展区,记者体验了数字孪生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工程师迪特·默克尔先是通过语音交互,请机器人将具体操作指令投影到车门上。记者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按照第一条指令,打开车门,看到靠近方向盘的车门缝隙处有一个醒目的虚拟“蓝色扳手”。原来它在提示操作者此处缝隙尺寸“不达标”,需借助工具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记者的数字孪生“伙伴”也同步出现。
迪特·默克尔介绍,数字孪生技术可以降低人机合作的安全隐患,当工人和机器人即将接触时,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克吕格称,工业人工智能是未来竞争的关键,数字孪生智能机器人将人机合作提升到新阶段,人类可以借助机器人辅助生产多样产品。
“若想见识全球最智能的工厂就要去中国”
本届汉诺威工博会上,中国企业展示了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受到各界关注。
在杭州宇树科技展台前,机器人或是向人们挥手致意,或是和大家握手,前来咨询交流的人络绎不绝。工作人员郑添裕向记者介绍,此次带来的是第二代人形机器人G1系列和轮足机器狗Go2—W。相较于第一代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工业场景,第二代产品外观小巧,可以语音交互,动作也进一步升级。轮足机器狗能够驾驭复杂地形,适用于救援和小范围巡逻。
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今年首次组团参展,展示了机器人、工业软件等前沿技术。展台上,一款白色机器人吸引了众人目光。一名参观者将它推倒后,只见它不慌不忙竖起前腿,然后左右摇摆着慢慢站立起来,继续着先前的动作。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超逸介绍,该机器人动作自由度高,可全向行走、踢球,具备抗干扰和跌倒爬起能力,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已应用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实验。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廉表示,这次展示的人形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和谋先飞等具身智能产品,受到很多国外客户关注,不少客户前来洽谈合作。
华为以“加速行业数智化”为主题,展示工业智能体系列场景化解决方案。以长安汽车工厂为例,1万多台生产设备通过多种连接方式互联,华为开发的生产数字平台收集和上传所有工厂设备数据,并将其整合到业务流程中。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球60个国家的40家汽车工厂、1500家电子行业客户以及众多机械工程和轻工业公司都依靠华为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
“若想见识全球最智能的工厂就要去中国。”奈柯表示,中国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促进产业智能升级。西门子公司董事会主席博乐仁说,中国工业市场规模庞大,也是最具创新性的市场,西门子将继续“与中国伙伴携手合作,汇聚合力,不断推出全球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
“投资中国成为全球企业的共同选择”
汉诺威工博会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工业盛会,既是最新技术和产品的汇聚地,也是新老朋友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届展会,巴西组织了数家软件企业参展。在这里,记者碰到了巴西“绿色软件”公司创办人亚历山大·奥利维尔。这家公司主要是帮助企业管理智能工厂,同时减少能源消耗。“我在中国的见闻是我创建该企业的灵感源泉之一。我去过中国40多个城市,看到中国的绿色发展成就,让我坚信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可以实现的。”奥利维尔所在展台的对面,就是他们在深圳合作方的展台。大家在这里惊喜邂逅,留下快乐的合影。“整个世界是一体的,没有壁垒可以阻断彼此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好像一座桥把我们连接起来,帮助我们共同面对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奥利维尔对记者说。
阿联酋企业迪拜电缆公司有数十年的电缆工程经验。公司负责供应链的执行总监苏曼塔·达斯库帕告诉记者,公司一方面服务中国客户,一方面受益于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伴随着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建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步伐加快,电缆在市场上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中国供应商不仅为我们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而且技术过硬,非常值得信赖。”
“中国不仅是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最重要的供应链和研发基地之一。”弗赖说,对施耐德电气而言,在中国投资和创新发展是我们的坚定承诺。“中国稳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公司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华发展的信心。”
汉诺威工博会期间,参会中企与合作伙伴还举办了“投资中国”等多场企业交流活动。德意志展览集团副总裁克拉尔表示,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脚步从未止步。过去一年,中国经济不仅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更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全球市场注入了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投资中国成为全球企业的共同选择。”
(人民日报德国汉诺威4月2日电 记者 刘仲华 徐 馨)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3日第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