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深圳市淘金山小学师生走进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潮汐声与鸟鸣交织的自然课堂中,揭开了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2025美丽罗湖我先行”生态文明教育系列活动的校外实践序幕。这场以“知行合一”为内核的生态育人行动,将课堂从校园延伸至海岸线,构筑起青少年生态素养培育的新模式。
活动现场
沉浸式课堂,解码红树林的生态密码。在盘根错节的湿地秘境中,自然导师以深圳湾特有的秋茄树为教具,揭开红树林防风固沙、消浪护岸的生态密码。学生们轻触板状根基部的呼吸根,感受植物为适应潮间带环境演化的生存智慧。“这里不仅是368公顷的‘海岸卫士’,更是272种鸟类的生命驿站!”导师的讲解让数据焕发生机——这片占全国鸟类种数18%的湿地,年接待近10万只候鸟驻足,2022年跻身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更在2023年迎来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成为深圳生态治理的闪亮名片。
生态育人,从认知到行动的绿色觉醒。淘金山小学邹老师感慨:“当孩子为一只白鹭的驻足而屏息凝神时,环保的种子已悄然生根。”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大亚湾核电基地清洁能源研学、兰科植物保护中心珍稀物种探秘等系列课程将陆续展开。从东晓小学的“生态讲师团”到淘金山小学的“红树林实践课”,“2025美丽罗湖我先行”正以多元创新模式编织全域生态教育网络,打造“课堂认知-实地探究-社区实践”的教育闭环,让“保护环境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的理念深入人心。
文 | 记者 李艺戈 通讯员 关嘉琳图 | 罗湖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