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巨头子品牌战略缘何“冰火两重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4:56:00    

本报记者 蒋政 北京报道

子品牌战略——在过去两三年中,餐饮巨头们“整齐划一”推崇的战术动作,过程和结果似乎并未保持同步。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海底捞在推行多品牌战略两年多后,终于在2024年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品牌数量和门店数量处于增长状态。而呷哺呷哺、九毛九等餐饮巨头则出现出售、关停子品牌等情况。另据行业报道,其余餐饮企业在子品牌推新的道路上的态度出现摇摆,收缩和加速的动作均有出现。市场似乎开始更加审慎地看待上述策略。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记者,各餐饮集团的子品牌表现各异,源于品牌定位、市场需求、运营管理能力以及营销策略等多个方面。餐饮集团需更加注重品牌矩阵的构建和优化,通过不同品牌之间的协同提高整体竞争力。“整体来看,餐饮品牌子品牌战略趋于理性,更加注重品牌定位的准确性和市场调研。”

子品牌战略效果不一

“先瞄准还是先开枪?打100枪就准了。”在海底捞官方公号介绍“红石榴计划”的推文中,引用了该公司副总经理邵志东的上述观点。

2024年,海底捞启动“红石榴计划”,朝向多品牌、多层级发展。而在2023年,该公司就成立创新创业办公室,主要工作就是调整创业品牌的策略规划。

从邵志东的观点不难看出,海底捞的多品牌策略属于在摸索中前行。根据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的统计,海底捞推出的子品牌超过20个,目前在市场上经营的有10余个,能够保持利润能力的有七八个。

最初,海底捞并未披露其他品牌的开拓数量,直到在2024年财报中才单列出相关数据:公司孵化出11个新品牌(包括焰请烤肉铺子、火焰官、小嗨火锅、小嗨爱炸等),已开出74家门店。“其他餐厅”收入在2024年达到4.83亿元,同比增长39.6%。

海底捞方面回应记者,在主营业务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公司通过孵化子品牌、引入加盟等商业模式创新拓宽发展边界,寻求新的增长点。

路胜贞认为,海底捞的子品牌战略特点主要是:消费定位下行,价格下行;多场景、多层次、快撒网、快试错、快迭代;不在乎某一子品牌得失,相信概率,在经过品牌自我适应性淘汰后,去培养那些概率内的子品牌。

“放眼整个行业,呷哺呷哺总共推出5个子品牌,目前只有湊湊还在运营,其他基本上难见踪迹。而九毛九的子品牌有4个,包括怂火锅、那未大叔是大厨、2个鸡蛋煎饼等,整体来说要么处于下滑趋势,要么处于市场边缘。”路胜贞说。

根据呷哺呷哺2024年财报,公司关闭73家湊湊餐厅,原因是大多数产生亏损,模式不能恰当反映品牌形象。

而九毛九在2024年财报中提到,旗下子品牌怂火锅餐厅数量由2023年的62家增至2024年的80家,并向独立第三方出售那未大叔是大厨和赖美丽餐厅。该公司表示,集团优化餐饮品牌组合,相对审慎扩张太二品牌及怂火锅品牌的餐厅网络。

“从具体战术上说,呷哺呷哺采取了消费定位下行、价格下行的子品牌战略,而主品牌本身缺乏足够的势能来保护下行所带来的品牌损伤,导致品牌进入竞争更为激烈的中低市场红海。九毛九则采取消费定位平行、下行杂糅的子品牌战略,经营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其产品特色优势随着时间的流失,对消费者失去吸引力。”路胜贞说。

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有16个餐企开出21个子品牌或副线,涉及咖啡、新茶饮、烧烤、火锅、快餐等多个赛道。但是,不乏一批子品牌短暂出现之后便消失。

一位区域餐饮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餐饮巨头开发子品牌的策略是“在试错中成长”。即便是海底捞当下呈现出较好的子品牌开店和营收数据,但经营年限尚短,产品竞争力还有待市场验证,其子品牌战略依然处于摸索中。整体来看,行业尚处于摸索阶段,但试错空间越来越小。

如何打造多品牌矩阵?

事实上,很多餐饮品牌都在通过推出子品牌搭建自身品牌矩阵。记者注意到,经营魏家凉皮的西安华荣魏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目前还拥有魏家便利、魏客咖啡、魏斯理汉堡、魏本道等多个子品牌。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餐饮企业在营收遇到天花板时,就需要进行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和多人群布局。当下,市场在多品牌战略上进入提速布局期。

同时,他还提到,很多餐饮品牌打造子品牌并不顺畅,这与整体资金投入和运营团队水平有很大关系。

海底捞创业委员会主教练、焰请烤肉铺子品牌创始人杨华曾表示,该品牌产品原料利用了海底捞供应链全球集采的优势。

海底捞方面告诉记者,公司鼓励更多骨干投身“红石榴计划”,与双管店、多管店模式结合,实现优秀人才共享。不同于传统的品牌扩张路径,“红石榴计划”选择从内部孵化,鼓励员工创业,甚至允许店长“管多店”,在主品牌之外管理孵化品牌,实现人才共享。

上述区域餐饮品牌负责人表示,餐饮企业做品牌矩阵,首先要做到主品牌足够强势,然后还需要追求业务协同。盲目的多元化布局,会分散团队的精力和资金投入。根据他了解的情况,有些餐饮集团在做子品牌时开始尝试收缩策略,转而向主品牌进行多店型、多产品的创新,用最小的付出博得经营效率的提升。

路胜贞提醒,在主品牌蓄水能力下降的背景下,餐饮集团做好子品牌矩阵一定要紧紧围绕产业供应链这个主线,向集约化要效益。在发展子品牌时,除了消费下行定位外,也一定要做好平行或上行扩展。未来消费情感体验和价值体验依然是餐饮行业的基本生存要素,产品的创新、服务价值的创新和健康价值的创新依然要大于单纯的价格降维,这样更具有生命力。

“餐饮集团要想做好品牌矩阵,应该遵循以下发展逻辑:一是明确品牌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二是注重品牌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作用;三是加强运营管理和品牌营销能力;四是持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未来的趋势将是餐饮品牌矩阵更加多元化、精细化发展,不同品牌之间将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协同作用,共同推动餐饮集团的稳健发展。”江瀚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