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囤球省出个球拍钱,今年买球比打球还费钱!”羽毛球爱好者小陈的吐槽引出圈内共鸣。从每筒六、七十元到破百后仍需预定才能买到,让不少球友直呼“打不起”。4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到合肥多家羽毛球产品店铺进行了走访,并采访了多家羽毛球生产厂家。
实地走访:畅销球一筒涨了50元
4月7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走访了安徽省体育馆周边的多家羽毛球产品专营店店铺。
“羽毛球都涨价了,三月份刚又涨了一次,每筒涨价在十块钱左右。”在体育馆附近经营了二十多年的一家老店内,工作人员洪师傅向记者介绍,合肥地区球友用的最多的就是亚狮龙7号羽毛球(下文简称“亚7”)。“2023年一筒亚7价格在75元左右,如今已涨至125元,我们从上游进货就得120元上下。”洪师傅回忆,羽毛球的涨价潮大概出现在2023年,此后便一直呈现上涨趋势。
记者注意到,货架上摆放的羽毛球种类中,亚7的存货最少,对于这一现象洪师傅则表示,该型号因性价比高、销量最佳,导致上游经销商往往定额分配,“以前是要多少货给多少,一个月进几十箱都行,现在进货时间也无法保证,有时卖完后需等待数日才能补货。”
在随后走访的几家羽毛球产品专卖店内,一位店主告诉记者,“卖得最好的羽毛球就是亚7,上货后没多久就能卖外,但补货总是跟不上。”该店主表示,相比去年,该型号价格已上涨40-50元,但需求依旧旺盛。另一家店主徐女士则表示论大牌、小牌(羽毛球)价格整体上涨了百分之三、四十,“其中亚7卖得最好,经常断货,我们家都是顾客提前预定,到货后就卖完了。”
球友吐槽:价格飙升后仍一球难求
大皖新闻记者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现,“羽毛球价格暴涨”近日成为运动爱好者热议话题。一位资深羽毛球爱好者李先生在电商平台购买羽毛球的消费记录显示,2022年以54元购入的亚狮龙DTL-84羽毛球(12只装),当前同链接售价已飙升至122元;其购买的尤尼克斯AS-05型号羽毛球(12只装)价格也从103元跃升至199元,近乎翻倍。
拥有十年球龄的徐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各种牌子都会用,像尤尼克斯、胜利、亚狮龙的球都会买,也有一些本地品,还有网上一些所谓平替品牌。”徐女士的消费记录显示,亚狮龙的同一款羽毛球,2022年6月在京东自营品牌店标价98元,目前标价已涨至179元,并且处于缺货状态。但是出于对大品牌品质的信赖,以及对羽毛球运动的热爱,她只能选择继续购买。
生产厂家:市场需求大,羽毛供应有限
大皖新闻记者从企查查数据查询了解到,全国羽毛球生产相关企业89家,其中安徽有73家,占全国总存量的82.02%。发达的羽毛球产业离不开自身条件和优势,安徽多地都有养鹅历史,尤其是位于安徽省西部的六安,素有“白鹅之乡”美誉。
张先生在六安经营一家羽毛球生产企业,该企业所生产的羽毛球原材料以鸭毛为主,“鸭毛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倍多。”张先生向记者介绍道,每种羽毛球根据品质不同选择的鸭毛也不同,“两年前一片比较低端的鸭毛的价格大概在4、5分钱,现在价格则接近三毛钱。”张先生称认为,“按照原材料价格涨了几倍,成品球价格理应涨的更多。但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品牌方的价格没有涨的特别多,最终涨价很多是经销商的行为。”
蒋先生是芜湖繁昌县一羽毛球生产厂负责人,其直言:“原因很简单,需求量太大了。”蒋先生告诉记者,羽毛球的需求增长率大概是其他体育用品的几倍。“但羽毛球区别于其他体育用品,其原材料是天然的,短期内没法增加产量。”
蒋先生告诉记者,以他们厂为例,原毛的需求量就翻了几倍,“现在一个月能生产成平球10万打(一打是12只球),和去年相比产量翻了一倍。”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体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羽毛球运动人口在2.5亿,是除了健步走之外的参与人口最多的大众健身项目。经常参与者约有2000万人,普通爱好者约有1.5亿人。
作为“中国羽毛羽绒之乡”,安徽无为已拥有40多年的羽毛羽绒加工历史。如今,全国大量刀翎毛在此诞生,羽毛球年产能高达1800万打。朱先生在无为当地业经营这一家羽毛球生产企业,在他看来羽毛球价格的高速增长始于2023年,“整体的价格飞升与供求关系密不可分。”
朱先生告诉记者,在2023年以前羽毛球的需求量与国内鸡鸭鹅等肉禽出栏量是均衡的,“羽毛作为天然的原料取决于鸡鸭鹅的出栏量,然而近两年羽毛球需求爆发式的增长,但国内肉鸭、肉鹅出栏量增速是不会因为羽毛这种辅材而有特别大的变动的,在此基础上供需关系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的监测统计,受市场行情影响,国内肉鸭、肉鹅出栏量增速有所放缓,从2019年至2023年,我国鸭的出栏量由48.78亿只降至42.18亿只,鹅的出栏量由6.34亿只降至5.15亿只。
蒋先生告诉记者,相较于2023年之前鸭毛、鹅毛价格的涨幅基本都在三、四倍,“此前最高档的毛也就是两毛多一片,现在一片将近七毛钱,而最低档的毛也从几分钱涨到两三毛。”同时蒋先生也告诉记者,会存在经销商奇货可居的情况,“每批球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他(经销商)在提前知道下个月价格的情况下这个月就开始不卖了,把球留到下个月涨价后再出手。”
大皖新闻记者孙召军 实习生童春薇摄影报道
(来源:大皖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