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突围之路。
王颖奇
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戴3D眼镜除了看电影,还能做什么?做手术!
走进位于昌平的图湃医疗公司一楼展厅,公司联合创始人王颖奇递上一副3D眼镜,示意记者凑近一台智能眼科手术显微镜进行体验。“戴上它,医生就能直接面对高清显示屏进行精细眼科手术,让手术更精准、更安全。”
这家成立仅7年的企业,在90后王颖奇的带领下,已打破进口设备在高端眼科器械领域的垄断,自主研发产品连续3年稳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问起成功秘诀,王颖奇笑答:“我们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突围之路。”
201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王颖奇,与清华电子工程系霍力教授团队一拍即合,联合创立图湃医疗。
年轻人敢想敢干,凭借在清华积累多年的超高速扫频OCT技术,团队踌躇满志,准备在医工融合领域大展身手。OCT技术,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历时半年研发,2018年,王颖奇信心满满地将实验室参数完美的第一代OCT样机送到医院试用。医生的反馈却如一盆冷水兜头泼来:“这根本不像给患者用的医疗设备。”
明明手握国际领先的创新技术,产品却不受欢迎,到底差在哪?
王颖奇索性率领研发团队在医院“安营扎寨”,每天跟随医生接诊上百名患者,熟悉每一个操作“卡点”。
他们逐渐意识到,研发单纯追求技术参数上的创新突破,却忽略了临床使用体验。就拿产品外观来说,飞碟般的扁平造型看似“炫酷”,但往桌上一摆,却让医生连连摇头:“太占地了!”而过于工业风的外观,也让患者面对机器时会紧张。操作步骤繁琐、数据传输缓慢,都会导致诊疗效率低下。
“想要跨越技术到产品的鸿沟,光拥有核心技术优势还远远不够。”王颖奇带领研发团队,花了整整两年时间不断试错打磨。光是产品外观他们就推翻重做了三次,软件操作界面精简至三四步。终于,在2020年,图湃医疗推出“北溟”“瑶光”系列全域扫频OCT产品,不仅性能参数全球领先,临床功能和使用体验也超越了进口产品水平,立刻实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2021年,王颖奇又将目光投向了眼科手术显微镜。这一市场被国外品牌垄断长达50年。他们走访全国数十家医院时,有医生提出,希望能实时观测病灶的立体结构;有专家提出,希望能让更多实习医生观摩手术操作过程。为此,研发团队选择了颠覆式创新路径——将OCT三维成像技术与显微镜结合,打造全球首个术中实时三维OCT导航智能手术显微镜,相当于给显微镜装上了三维导航地图。手术时,医生不用弯腰数小时凑近显微镜,只需佩戴3D眼镜,直接从高清显示屏上看每个细节,甚至连手术刀的深度轨迹和病灶边界都能实时显示,全组医护人员也可通过显示屏,全程观摩手术过程。曾经天马行空的想象变为现实,眼科手术一步跨入智能化时代。
图湃医疗总部一楼,一块“国际智能医工创新中心”的牌匾格外醒目。如今,这里不仅是企业的研发基地,更成为高校、医院创新项目的“孵化器”。
图湃医疗的车间中,一台台自主研发的医疗设备正被组装、打包,准备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