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老鼻炎”这样治,症状减轻9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5:44:00    

春日的杭州,西湖畔垂柳如烟,法国梧桐的绒絮与柳树飞花交织成一场纷扬的“四月雪”,引得游客驻足拍照,但随之而来,慢性鼻炎,尤其是过敏性鼻炎也进入了高发季节。众多“老鼻炎”彻夜难眠,像是活在“修罗场”。

老鼻炎也能通过手术治疗?

34岁的李哥(化名)是个有20多年病龄的“资深”鼻炎患者。从记事起没多久,他就开始鼻塞、流涕、喷嚏不断,幼年时还发过哮喘。成年后虽然哮喘不发了,但鼻炎症状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0多年来,李哥辗转多家医院检查,不仅查出尘螨等多种过敏原,还发现明显的鼻中隔偏曲。李哥尝试过各种药物治疗,包括鼻喷激素、抗组胺、抗白三烯药等,起初有一定效果,但时间一久,效果就会减弱。每到春季,仍涕泗横流。“晚上也睡不好,一躺下就鼻塞,白天上班就是打喷嚏、流鼻涕,太影响生活了!”李哥描述道。

经多方打听,他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过鼻窦CT和鼻内镜检测,程可佳主任医师发现他不仅鼻中隔偏曲,而且鼻腔黏膜肿胀苍白。考虑到李哥已进行了长时间多种药物治疗,效果均不佳,且症状已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于是建议他接受鼻后神经+筛前神经切断手术和鼻中隔矫正手术。

“鼻子里的神经切断了,那还能闻到气味吗?会不会有其他后遗症?”李哥有些担心。程可佳主任医师解释,鼻后神经+筛前神经切断手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过敏性鼻炎。经过程可佳主任医师耐心解释,李哥欣然同意接受手术。

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3月25日,程可佳主任医师团队为李哥实施了手术。术后1周,李哥前来门诊复诊,兴奋地跟医护人员分享了自己的状态:鼻塞、流涕和频繁喷嚏等症状减轻了95%,晚上也能睡好觉了,整个人都轻快了。

只有过敏性鼻炎才能做这种手术?

小王(化名)有鼻炎症状很多年,但并未找到明确的过敏原,是非过敏性鼻炎患者。他曾自行使用过一段时间减充血剂,但仍会鼻塞,特别是遇冷后鼻塞会加重,流涕、喷嚏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当地医院医生的推荐下,小王来浙大一院耳鼻喉科就诊。鼻窦CT结果显示,他双侧下鼻甲肥大明显。程可佳主任医师建议其接受鼻后神经+筛前神经切断手术和肥大下鼻甲的部分切除。

程可佳主任医师表示:“一般来说,鼻炎患者首选鼻喷激素、鼻用减充血剂等药物治疗方案,但是对于长期正规药物治疗后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或不愿长期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值得考虑的方案。”

3月29日,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以及充分的术前沟通,小王接受了手术治疗。出院前,小王开心地对程可佳主任医师团队说,自己基本感觉不到鼻塞了,喷嚏、流涕的症状也有好转。

有关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一次性说清楚

程可佳主任医师表示,对于过敏性鼻炎,我们倡导“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原则,即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相结合。治疗方法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前者目前主要为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后者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等。

那么,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过敏性鼻炎的二线方案,常常作为过敏性鼻炎患者最后的防线。通常来说,符合以下情况的患者,更适合选择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

(1)所谓的“难治性过敏性鼻炎”,即经环境控制以及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等药物或者免疫治疗等保守治疗2年以上,症状无法改善或改善不佳,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

(2)合并严重鼻中隔偏曲,表现持续性鼻塞、头痛等症状;合并减充血剂难以收缩的下鼻甲肥大、表现为持续性鼻塞者;合并广泛的鼻息肉,影响通气的患者。

(3)表现为顽固性黏膜高敏感或高分泌状态(流涕、喷嚏等),专科医生评估认为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的患者。

术后护理方面,患者短期内需避免用力擤鼻,应保持鼻腔清洁(如使用洗鼻器),并坚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以维持长期疗效,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结合药物治疗。但要强调的是,手术并不能彻底根治鼻炎,患者仍需定期复查。以神经阻断微创手术为例,一般术后1周内症状即可缓解,但是黏膜修复需要更长时间。

专家同时强调,手术有风险,操作要精细,选择需谨慎。全身状态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未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患者、哮喘未得到控制或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均不适合开展此类手术。医生提醒,是否需要手术,必须经过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严格评估。

原标题:《重度“老鼻炎”这样治,症状减轻95%!》

栏目主编:范兵 文字编辑:蒋萍

来源:作者:刘海波 王蕊 江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