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品种助甘薯单产提升 电白“土疙瘩”变“金元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1:05:00    

四月初,走入电白区坡心镇盐仓村甘薯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的甘薯苗。田里,一些工人在挖取甘薯,另一些工人则在熟练地剪取甘薯苗,动作麻利而有序,洋溢着春耕的生机与活力。

“一年甘薯半年粮。”在电白,甘薯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以其耐旱、适应性强等特性,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电白区农业农村部门数据显示,去年电白区甘薯种植面积突破6.1万亩,总产量11.3万吨。

为带动甘薯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电白还在坡心镇、霞洞镇、观珠镇等地大力探索建设番薯种植基地,发展规模化种植,大力宣传推广甘薯脱毒健康种苗种植。今年3月20日,在沙琅镇堂砥村进行的测产结果显示,甘薯亩产达1969.89公斤,比当地平均亩产高出5.8%。

坡心镇甘薯种植基地。何伟 摄

增产量

加快推广高产优质品种

作为一种无性繁殖的作物,病毒是导致甘薯种性退化、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的重要原因。在当下,近八成农户的甘薯种苗都是自留或农户之间互换,容易造成甘薯品种退化,影响产量和品质。

目前,电白所种植的甘薯整体良种率约为85%。为推动甘薯产量提升,电白将优良品种推广放在核心位置,在小良镇、坡心镇加快建设甘薯脱毒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并在农户间大力宣传推广种植技术。

“我们的基地主要经营薯苗销售,春节后已采收4次,每次约200万株。”盐仓村甘薯种植基地负责人柯海清介绍,基地通过开展抗(耐)病毒品种选育攻关,培育、引进一批优质高产、抗逆强、适合产业化利用的甘薯品种。目前基地年产种苗超2000万株,并已扩繁种苗到电白各镇超6000亩。

在小良镇岭圩村委会,一家主要开展甘薯脱毒健康种苗繁育、推广、种植业务的农业公司在这里流转土地面积300多亩,建设了200多平方米的甘薯组培室,专注进行甘薯脱毒种苗试验、繁育,向农户提供优质脱毒种苗。公司负责人罗嘉喜介绍,为进一步扩大种苗繁育能力,“基地正在建设20亩温室大棚,同时建设200亩水肥一体化系统。”

在推广甘薯脱毒健康种苗之外,电白还大力推广冰淇淋、人参薯、玛莎莉等优质品种,并通过免费发放有机肥料和农业机械,带动5000多亩甘薯种植实现高产高效。

农户在田间采挖番薯。何伟 摄

延链条

市场化发展促增收

因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电白区甘薯常年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从种植季节来看,春、夏、秋各个季节均有种植,其中以秋薯种植面积最大。

在耕地尤其是可栽插水田资源越来越有限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冬闲田、季节性缺水田及复耕撂荒地,成为甘薯增产可探索的路径之一。近年来,电白积极推广“稻—稻—薯”水旱轮作模式,并探索甘薯与不同作物间套种技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预计下月下旬,基地的甘薯就可以开挖,挖完以后就准备水稻轮种。”位于霞洞镇的电白区霞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里的甘薯长势喜人。负责人黄梅兰介绍,“基地的甘薯种植是冬种品种,冬天种下,150天左右收成,刚好可以接上早稻播种。”

霞洞镇在传统种植番薯方式中发掘新路子,通过向市、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取经,一方面大力引进高品质、高价值的新品种扩大可种植季节,一方面则积极流转、盘活土地资源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目前,霞洞镇番薯种植面积约5013亩,年产量近万吨,番薯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主体产业之一,主要成片种植基地分布在霞洞、正源、下岭、永乐等村。

“我们将打造甘薯高产示范镇,延伸产业链条,让‘土疙瘩’变成‘金疙瘩’。”电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电白区还着力推动甘薯产业机械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通过示范片创建,推广甘薯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减少人工成本,促进标准化生产,带动甘薯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卢晓娟

【作者】 邓建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