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科研实验基地开启新一轮“选优培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9:34:00    

“好种育好粮”,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泸州市泸县加强与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培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为保障粮食安全夯实了根基。当前,泸县的水稻插秧工作正全面展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也抢抓农时,开展新一轮科研水稻培育研究工作。

农田处处染新绿,水稻移栽正当时。连日来,在位于泸县玉蟾街道水竹林村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县科研试验基地,试验田内一片繁忙景象,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农户们一字排开,按照提前量好的间距,有条不紊地栽插着水稻,确保秧苗的苗数、株距、行距保持一致。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波介绍:“今年我们课题组有150多个品种进行插秧,现在我们保留的是以前优质高产类的有一部分,然后我们新的品种包括了耐旱、低镉的、低吸附的,还有一方面是强再生力的品种,今天我们插秧的这一部分主要是再生力强的实验品种。”

为更加准确地判断品种特性,基地的试验田大部分仍采用人工移栽的方式,同时针对不同实验品种,后期也将实施差异化农艺管理,不断筛选出适宜的水稻品种。

杨波说:“我们再生力这块的筛选的话,对肥料要求要稍微注意点,像我们底肥用的是每亩10公斤纯氮,然后分蘖肥我们每亩加10公斤尿素。我们耐旱材料的筛选的话,我们是在移栽完后进行旱管;低镉吸附品种,我们是在孕穗期就开始干旱处理,最后看稻米里面镉含量的情况。”

据悉,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县科研试验基地承担着水稻育种新方法研究、新品种培育和病虫害防控、高产高效栽培、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评价等方面工作。目前,该基地培育出的品香优秱珍、宜优1611、玉龙优1611三个水稻品种已在四川乃至长江上游大面积推广应用。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徐富贤说:“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是两大方面,第一个是品种方面的筛选,包括对高温干旱环境的一些特用品种。第二个是针对再生稻,我们现在一种主要的栽培模式就是预留行续留再生稻,这种栽培模式不是所有的品种都适合这种栽培模式,所以今年就选定了20来个品种,对这个栽培模式和传统栽培模式比较,筛选出更适用于这种模式的品种。在技术上主要是做一些肥料高效利用、栽插密度、最佳高产密度与品质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

同时,为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需求,泸县科研实验基地还将不断探索,在‌超高产与特种专用品种选育‌、‌再生稻农机化技术适配、抗逆减损技术研究‌等方向持续开辟“新赛道”。(曾佐然、陈富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