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那么远这么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6:12:00    

【编者按】

“姥姥姥爷牵着我,踏上一趟绿皮火车,自杭州启程,摇晃过二十五小时,直达内蒙古乌兰察布……”一篇名为《旧轨还乡》的中学生作文在网络走红,也让作者张潇冉的家乡出了名儿。这个距离杭州 25个小时火车车程的乌兰察布市,是个怎样的城市?乌兰察布市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怎样的偏远和辽阔?

我们想以真诚为笔、客观为墨,将我们看到的、了解到的内蒙古展现给读者朋友们:有点远又很近的内蒙古,是值得你选择的“诗和远方”。

远到天边的内蒙古

内蒙古的辽阔与宽广,从地理上讲或许不用多言,但人们很容易模糊这份辽阔的具体内涵。内蒙古的辽阔催生了无数诗意的想象,塑造了独特的风景与人文,却也容易模糊外界对这里的认知。而在这片太阳都要走上两个小时的土地上,历史的纵深或许比空间更远。

从杭州到乌兰察布的火车车程居然要25个小时,时间太久了吗?在内蒙古境内,这段车程不算什么。如果想从内蒙古最西端的额济纳旗前往最东端的鄂伦春自治旗,公路旅途有近3000公里。即便一路不停、连续驾驶,也要开三四十个小时,这段路程比北京到海南海口的距离还要多近400公里。

  2024年7月16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拍摄的西乌珠穆沁草原风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连振 摄

内蒙古究竟有多远?

从地图上看,内蒙古处在雄鸡的脊背部分,横跨了东北、华北、西北三个地区,又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8个省区相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真的是仅凭一己之力,构成了大半个中国的北部版图。

内蒙古不仅远,而且大。内蒙古东西跨度超过2400公里,南北最大跨度超过1700公里,是中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这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如果驾车从上海前往云南昆明,途经6个省市的旅途大概才能接近2400公里。

如果不亲自来趟内蒙古,很难切身体会到内蒙古的辽阔。如果要带车下乡采访,从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市出发,除了包头、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锡林郭勒等部分盟市可以实现即日抵达以外,要去阿拉善、呼伦贝尔、通辽、兴安盟等盟市,肯定要一天以上的车程,有些地方甚至需要两天半到三天时间。

而在牧区采访,开一天的车,往往也只能走访两三户牧民,因此有时候牧民说他家很近,后来我们才理解,这个“近”大概是300公里的距离。

  2023年3月29日,西乌珠穆沁旗牧民朝克德力根站在草场的羊群之中露出笑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贝赫 摄

202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让很多人对内蒙古之大,有了直观的体验。算上群众项目,内蒙古共有5个赛区。内蒙古的辽阔叠加赛区的分散,让很多第一次来内蒙古的媒体朋友深感分身乏术,恨不得变身孙悟空,揪下几根毫毛,变成几个自己,把每个赛区都跑一跑。

位于内蒙古东端的海拉尔赛区到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凉城赛区,有1400多公里的车程,即使乘坐飞机也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扎兰屯赛区与海拉尔赛区同在呼伦贝尔市,距离最近,但也相距300多公里。如果在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欣赏完优美的花样滑冰,还想去扎兰屯看苏翊鸣亮相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比赛,开车得4个多小时才能从海拉尔到达扎兰屯的金龙山滑雪场。

自短视频平台兴起以来,“如何走出内蒙古”成为很多旅游博主的困惑之一,常有人吐槽“怎么开车、坐车这么久,还没有走出内蒙古……”毕竟,在法国坐1小时的车可能到了德国,在德国坐1小时车可能到了波兰。但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暮色四合时,阿拉善的晚霞才刚染红天际,你坐几十个小时的车,可能还在内蒙古。

比起辽阔的地域和无边的草原,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穿过岁月的故事,或许更能散发持久的魅力。

“五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描写文物红山玉龙的文字早已随着《如果国宝会说话》被很多人津津乐道,但这件文物的出土地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却在很多人眼中非常陌生。

当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C”形玉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时,很多人可能只是扫一眼便匆匆走过,错过的可能不仅是这件珍贵的文物,还有分布在内蒙古西辽河流域、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的红山文化。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的呼仁敖包山附近的岩石上,岩羊、骆驼、狩猎图依旧保持着三千年前的先人们刻画时的样子。这片凝结时光的阴山岩画,可能是世界最古老的艺术珍品之一。而它反映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图景,也在内蒙古各地传承了下来。

这份天地馈赠的壮阔,在大众的心里构筑了一种无形的距离感,既会让人产生“憧憬”也会模糊认知:你们是不是都住蒙古包啊?孩子们骑马上学吗?水龙头里流的是牛奶吗?是不是一场沙尘暴飞沙走石刮半年?内蒙古有高楼大厦吗?白皙水嫩的女孩竟然出生在内蒙古……原来,读者还有这么多的困惑。我们还要继续远行,哪怕远到天边。(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丽娜)

近在咫尺的内蒙古

如今的内蒙古似乎有种“折叠时空”的能力,把“天边”拉到你的面前。交通的飞速发展,把空间距离压缩得越来越短。不断发展的航天事业、能源产业等,让内蒙古与外界的亲密接触越来越频繁。而不断出现在朋友圈的内蒙古景致和“潜伏”在大家身旁的“内蒙古制造”,在不断地走入更多人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让人感觉内蒙古近了,仿佛近在咫尺。

  2024年12月31日,连通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的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高铁开通运营,晋蒙两省区间新增一条高铁大通道。新华社发(纪恩泉 摄)

从首都北京出发,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乘坐高铁只需要2个多小时,这中间有一站就是张潇冉的家乡乌兰察布市。从前从北京到呼和浩特市乘坐火车至少需要6个小时,在卧铺车厢美美地睡一觉是上车的“标配”,现在只能浅浅地打个盹。如果从北京出发到乌兰察布市,即使再困,很多人也不敢睡了,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睡到下一站,那就不得不在呼和浩特“打个卡”了。

自从张呼高铁开通,无论从乌兰察布还是呼和浩特出发,当天往返北京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段距离用“咫尺之间”来形容似乎不再是比喻。

作为北京市的后花园,乌兰察布市的“火星”成为很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虽然不是真的火星,但乌兰察布市的乌兰哈达火山却能令人产生“假装在火星”的真实感。每逢假期,北京市前往乌兰察布市的动车车票,可谓一票难求。

短短几年,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变以及旅游产品的升级,内蒙古的城市、县区俨然成了北京人出游的“周边”。不仅是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可以通过高铁2个多小时直达北京,赤峰到北京的高铁同样在2小时到3小时之间,通辽进京也不过是4个小时的车程……遥远的内蒙古,同样可以“说走就走”。截至2023年,内蒙古铁路营业里程达1.48万公里,其中高(快)速铁路548公里。到2025年底,内蒙古高铁里程将达1000公里。草原动车不断贯通内蒙古东西部,46个民用机场织就空中走廊。仅在首府呼和浩特,今年夏航季就计划运营航线139条,通航城市92个——现代内蒙古正在改写空间定义。

观赏完北京玉渊潭的樱花,既可以选择去乌兰察布体验一番“火星人的日常”,也可以选择去赤峰市接受红山文化的洗礼与熏陶,还可以选择去通辽市品尝一下地道的科尔沁牛肉……此时此刻,时空的高度折叠,让人选择困难。一个周末肯定不够体验内蒙古,那就多留几个周末给内蒙古吧。

  2025年3月3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六小学学生在课间参加轮滑运动。新华社发(王正摄)

2024年底连通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的集宁经大同至原平的高铁开通运营,晋蒙两省区间又新增一条高铁大通道。而包银高铁内蒙古段预计2025年建成。届时,包头到银川列车最快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6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并实现内蒙古西部盟市高铁全覆盖。

内蒙古地域很广,但已经不再是“车马很慢”。

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划破额济纳的夜空,这是“神舟”与内蒙古的又一次牵手。而“神舟”在太空翱翔6个月后,再度返回这颗可爱的蓝色星球时,它返乡的“车站”,还是与航天事业深深结缘的内蒙古。

  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连振 摄

在草原、戈壁滩追火箭成了全国各地“航天粉”向往的“特色浪漫”。不止是航天事业,也许普通人家里点亮的一盏灯,喝到的一杯牛奶,吃的一份薯条、一顿火锅,都或多或少有内蒙古的影子。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能源领域2024年在煤炭外运量、煤炭保供任务量、电力总装机能等10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的基础上,再新增煤炭产量、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绿电交易规模、煤制气产量、绿氢产能5个全国第一,全区3150亿度外送电点亮万家灯火。

作为全国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内蒙古粮食总产量达820.1亿斤,居全国第六,是全国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内蒙古的牛羊肉、牛奶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乳肉薯绒等7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7000亿元。

你吃的绿色食品,不少都产在内蒙古。全国每6杯牛奶有1杯多产自内蒙古,每10斤牛肉有1斤产自内蒙古,特色农产品极速出塞,横跨山海,直抵你家楼下。当你在广州涮起锡林郭勒的羊肉时,“内蒙古味道”便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成为最亲切的“近邻”。

你的手机数据,也许就“藏”在内蒙古。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要实现数字化就必然需要庞大的数据存储、传输、计算等作为支撑,我国启动又一项超级工程——“东数西算”,华为、苹果、阿里巴巴、快手等数据中心纷纷落地内蒙古,驾“云”而上,乘“数”腾飞,让大草原与外界深度链接在一起。

这些品在舌尖里、闪在朋友圈的内蒙古,正在不断给人们一种微妙的“心理同频”。所谓遥远,不过是抵达内心的诗意丈量。真正走近,会让你与这片草原血脉相连。(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达日罕)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内蒙古的辽阔,有着从草原到林海,从“几字弯”到沙海的多种诠释。内蒙古的美食,有着各地对极致纯粹美味的竞争与和解。内蒙古的热情,则像一曲永不落幕的草原长调。这些不同类别的特色,都在不断暗示你——我和内蒙古有个约定,追寻诗意与灵魂的共鸣。

  乌兰毛都草原上一名游客体验骑马。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李志鹏 摄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相约去寻找共同的根。”欢迎远方的朋友,随时来到内蒙古。

内蒙古的独特之处在于,这片土地能满足人们对“诗和远方”的全部想象:奔驰在草原上的骏马,鸿雁歌声里的忧伤,游子诉不尽的衷肠,奶酒的醇美,还有飘扬的哈达……

拥有近八分之一我国国土面积的内蒙古,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种自然景观,保留着大面积的原始生态区域,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也是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的天然草原面积达13亿亩,约占全国天然草场的四分之一。夏季的内蒙古草原,绿色的草原仿佛一张绵延无尽的绿色草毯,铺满了你目之所及的地方。到了夜晚,草原则会带给人沉静的美。没有了城市里灯光的影响,夜色蔓延开来,但抬头望向天空,“星光点点”在此刻具象化了,只有在神话传说中听过的银河,静静地镶嵌在夜空中,闪烁着来自过去的光芒。

大草原是内蒙古的标签,但内蒙古不仅有大草原,从东部的大兴安岭到西部的贺兰山,从北部的阴山山脉到南部的黄河沿岸,内蒙古的地势起伏多变,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在内蒙古的最东边,巍巍的兴安岭蜿蜒南下,塑造了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轮廓。作为内蒙古每天最先迎接黎明的地方,松青桦洁、万山耸翠的大兴安岭蕴藏着无尽的绿色。截至2024年12月底,内蒙古的森林面积达到3.57亿亩,居全国第一。内蒙古不仅有大森林,还有大沙漠、大湖泊,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在内蒙古轻轻松松就能找到配文的影像。

除了无法一语概括的美景,还有一顿吃不完的内蒙古美食。内蒙古最著名的美食,可能就是羊肉。但各地的羊肉之间,还存在“内战”。曾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内蒙古各盟市之间的羊肉互相“拆台”,而不是打出一个统一的品牌呢?内蒙古人表示,别说内蒙古12个盟市之间的羊肉品质难分高下,即使是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来自锡林郭勒盟的羊肉,苏尼特右旗和东乌珠穆沁旗的羊肉到底谁排第一名,可能也是无解的答案。

这略显幼稚但又极其认真的羊肉品质“大战”背后,是每个内蒙古人对自己家乡羊肉的自信和自豪。内蒙古的羊肉做法既简单又复杂,主要依靠羊肉本身的品质。涮羊肉、手把肉、烤全羊、羊肉串、冰煮羊、羊肉馅儿的烧卖……即便只是品尝内蒙古的羊肉,一天三餐都吃羊肉,可能也要好几天才能大概尝个遍。

  2024年9月25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中轴线照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连振 摄

但内蒙古最大的魅力可能既不是这里的美景,也不是这里的美食,而是这里可爱的人。辽阔的土地养不出“狭窄”的人,热情豪爽的性格是内蒙古人身上最明显的标签。

在网络上流传的视频中,内蒙古的朋友们在酒过三巡后,总要献歌一曲。对此,有“不明真相”的群众惴惴不安地问,如果不会唱歌,在内蒙古能不能吃上饭?接下来就不得不解释一下了,在饭桌上献歌一曲的习惯,既是内蒙古人能歌善舞的生动体现,也是他们热情好客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当对客人的欢迎和喜爱,用语言表达过之后,重复的话语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不如一首质朴动人的歌,让你从心底里感受到内蒙古的热情好客,让内蒙古以歌声的形式留在你的心里。

内蒙古人的热情更多地不是表现在语言,而是表现在行动。在牧区,无论进到谁家,女主人都会给你倒上热气腾腾的奶茶,端出奶食盒,奶皮子、奶豆腐、酸奶糖、炒米一应俱全。到了饭点儿,他们也总要邀请你留下吃过再走,为你做一道最简单,也最想拿来招待亲友的手把肉。

内蒙古是如此独特,但又是如此“寻常”。

内蒙古是大家最熟悉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各个民族在内蒙古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别人一听说我们来自内蒙古,总以为“人均”都能长调与呼麦,其实能歌善舞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个终极难题。骑马可以是兴趣,也可以是一种职业技能,但它基本在景区、草原或是马场。孩子们能在学校报名射箭培训,但更多的还是特长班。好友相聚时,多数人难做到千杯不醉,饭桌上也未必无肉不欢。

  2024年7月25日,游客在呼和浩特市伊利健康谷景区参观游览。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李志鹏 摄

这里的城市也高楼林立,民族服饰的发展从传统走向生活化,大家更喜欢怎么舒服怎么穿。内蒙古高原虽然也带着“高原”二字,但“高原红”未必是“标配”,肤若白雪之人也并不少见。内蒙古人热情果敢的自是有之,但性格温婉如春风拂面之人也比比皆是。

  2024年12月30日,冬日时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呈现一派苍茫雄浑的景象。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贝赫摄

很多人可能还在担心内蒙古的飞沙走石,这里得敲敲黑板了。内蒙古的风还是一如人们形容的那样“劲爽”,但风沙已不再相伴,因为这里的治沙效率超出你的想象。内蒙古2024年全年完成防沙治沙1954万亩,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治理沙化土地238万亩,以日均治沙6万亩的骄人战绩领跑全国,再次刷新“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内蒙古”的定义。草原上矗立的大风车“吱哟哟地转”,正在助力内蒙古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

有人可能觉得内蒙古人,过的是慢悠悠的诗意生活。可事实上,正在“闯新路、进中游”的内蒙古人,哪里甘心“躺平”?这里的人民对待工作和事业一样拼到“飞起”,各地都在争上游比实绩,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已经连续三年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近”与“远”将内蒙古谱写成一曲包容的歌,既有“天苍苍,野茫茫”“大漠孤烟直”的诗和远方,又有触手可及的现代都市生活。当草原上的勒勒车与高速公路并行,当马头琴声与流行音乐交织,当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和谐共进,内蒙古正在成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独特棱镜,折射出文化传承与时代变迁错落有致的光谱。(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春燕)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