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山东·齐鲁1号”发车!旅游列车背后,还有更多“铁投担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7:59:00    

大众网记者 李哲远 报道

4月10日早9点26分,由济南开往枣庄西站的K8281次列车缓缓驶出站台,这趟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国铁济南局、山东铁投集团等共同打造的旅游列车,成为“列车+文旅”的新型旅游产品,串联起11市22站、200余家景区,不仅是一张流动的文旅名片,更标志着山东铁路网络与地方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作为旅游列车资金筹措企业、“轨道上的山东”建设主力军,山东铁投集团通过创新模式、加速路网布局、服务地方发展,书写了高铁赋能齐鲁大地的生动实践。

“齐鲁1号”:从绿皮火车到经济引擎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车体是一辆绿色普速列车,历经57天的改造,新制、翻新、修复部件5300余项,变身为集文化展示、旅游体验、舒适出行于一体,承载齐鲁文化的“移动展厅”。它不仅是乘客、游客共享的交通工具,自身还是沉浸式旅游体验产品,带着车上的人们奔向更多“诗与远方”。

打造“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是山东响应国家号召,扩大服务消费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的一次全新尝试。山东铁投集团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行旅游列车的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资金筹措、资源整合等方面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旅游列车的顺利开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介绍,“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途经泰山、台儿庄古城等5A级景区,串联16个县级站点及周边乡村旅游资源,形成“车票+景区+酒店”的联动模式。截至目前,沿线170余家4A级以上景区、340余家星级酒店推出专属优惠,带动文旅消费,这一模式不仅激活了“票根经济”,更让“齐鲁1号”旅游列车成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高铁建设:硬核技术与绿色智慧并举

在改造提升“齐鲁1号”旅游列车背后,是山东铁投集团高质量推动山东高铁建设的使命与担当。山东铁投以“平安、绿色、智能、人文、精品”为核心理念,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高铁工程。

其中,济青高铁是全国首条以地方投资为主建设的高速铁路、全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开创了全国铁路项目征地拆迁和建设的“济青高铁速度”,打造了业内先进的“济青高铁模式”,逐步探索建立起符合地方高速铁路建设发展实际的多元投融资体制,蹚出了一条地方投资为主建设高速铁路的“济青路子”。

日兰高铁作为山东首条横贯东西的高铁大动脉,全长47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攻克跨京沪高铁转体连续梁、跨日兰高速公路5联悬臂浇筑连续梁等技术难题。此外,其“一站一景”设计将儒家文化、红色精神融入站房,成为“流动的文化长廊”。

日兰高铁菏泽东站

济滨高铁,连接济南与滨州的“北跨通道”,计划2026年通车。建设中应用BIM+GIS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架梁进度提速20%,并创新采用“钢管桩围堰”技术保护黄河生态,成为绿色施工典范。

济滨高铁济阳黄河公铁两用特大桥

济枣铁路,350公里时速的“最美旅游线”,穿越复杂岩溶地质,引入全电脑凿岩台车和智能喷淋养护系统,施工效率提升30%。其线路串联济南、泰山、曲阜等文旅名城,未来将成为齐鲁文化输出的黄金走廊。

此外,山东铁投集团在绿色低碳领域持续突破,日兰高铁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潍烟高铁基于固废利用的自密实混凝土新材料研发所取得的成果,成功应用于潍宿青岛连接线基坑混凝土回填,可实现2万多方固废混凝土生产使用;济青高铁公司研发的“碳化固废轻质土”技术实现专利转化收益……这些创新成果,让山东高铁成为“双碳”战略的践行者。

高铁经济:流量变“留量”,区域发展再提速

随着山东高铁网络的不断延伸,山东经济地理格局正加速重塑。截至2024年底,山东高铁运营里程达3047公里,正向着“市市通高铁”的愿景加速迈进。

济郑高铁打通山东西进通道,鲁西、豫东形成1.5小时生活圈,管内年发送、到达旅客800万人次,带动黄河流域深化产业协作,实现紧密互联。

潍烟高铁通车后,烟台至济南最快1小时57分直达,沿线莱州、招远等县市结束“无高铁时代”,胶东半岛形成高铁“双环”格局,胶东文旅资源与京津冀、中原经济圈深入对接。

潍烟高铁左右线特大桥、西蓁上行联络线特大桥和青荣城际铁路青烟直通线纵横交错

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正在加快推进,预计2027年改造完成后,烟台中心城区与黄渤海新区通勤时间缩短至30分钟,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加速流动,助力胶东一体化发展。

高铁带来的“流量”正转化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留量”,济青高铁沿线城市GDP年均增速进一步提高;鲁南经济圈因日兰高铁开通,文旅收入持续攀升。

筑道先锋:助力“交通强国”建设提质增效

将时间轴拖回到2018年,这一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整合地方涉铁资源,建成集筹资、投资、建设、运营于一体的地方铁路建设管理平台山东铁投集团,铁路筹资单位与建设单位不再各自为战,高铁建设效率大幅提升。自组建以来,山东铁投集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契机,积极筹措资金,优化施组安排,严把安全质量,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也是2018年,济青高铁建成通车,地方主导高铁建设模式,为此后多年“年年有开工、年年有开通”良好局面打下基础,山东高铁建设进入“大投入、大发展、大提升”阶段,“轨道上的山东”加速驶来;2019年,日兰高铁日临段、临曲段通车运营,串联沂蒙革命老区;2020年,潍莱高铁开通运营,胶东半岛形成“1小时经济圈”;2021年,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菏泽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2022年,黄东联络线开通运营,串联起胶济铁路与济青高铁……

2023年、2024年,山东高铁发展实现了两次重大跨越: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莱荣高铁同步开通运营,山东高铁通车里程突破2800公里,居全国前列,实现了从“补齐短板”到“先行示范”的历史性跨越。

2024年10月21日,潍烟高铁通车,结束了烟台莱州、招远、龙口等地不通高铁的历史,在胶东半岛形成高铁“双环”格局,青烟威实现“县县通高铁”,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于补齐胶东半岛地区路网短板,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山东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000公里,达到3047公里,居全国首位。

从地方主导建设的首条高铁济青高铁,到“文化长廊”鲁南高铁、“山水画卷”济枣铁路等,再到今日发车的“齐鲁1号”旅游列车,山东铁投集团始终扛牢“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创新赋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