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澳门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澳科大”)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立的一所年轻大学。3月27日,澳门科技大学举行了25周年校庆。25年来,澳科大与澳门发展同频共振,紧贴澳门和国家发展所需,注重发展特色与优势研究领域,已成为澳门在校学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
澳科大的蓬勃发展,既是澳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见证,也是“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日前,记者对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进行了专访。他表示,澳科大发展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强大后盾和澳门特区政府的鼎力支持。大学将继续投身“教育兴澳、人才建澳”事业,紧紧围绕国家和澳门发展的需求布局学科体系,在中医药和太空科技等优势领域吸引和培养一流人才。
注入多元发展新活力
记者:澳门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澳门高等教育肩负重要使命。澳科大如何发挥自身所长,助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李行伟:澳科大作为澳门在校学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在校学生超过2.3万人,近年来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国际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积极助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一是科研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澳科大依托自身在科研领域的优势,不断推出具有前瞻性或实用性的科研成果。近年来,澳科大整合现有资源,发挥跨学科协同效力,建立了创新工程学院和医学部,致力于打造多学科融合创新平台;聚焦“跨学科”及“科研创新”,积极推行崭新的国际化策略。我们还成立了澳门首个“医学临床试验中心”和“澳门科技大学基金会澳门转化医学中心”,进一步提升澳门临床科研水平,推动医药科研成果转化。这些成绩既助力提升澳门的科技实力,也为大健康、高科技与文创等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人才培养助力经济多元。澳科大注重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我们顺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新增多个学位课程,包括创新工程学院的人工智能理学学士学位课程、自动化与系统工程理学学士学位课程和跨学科(科技及管理)工程学士学位课程等,致力于开辟工程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应用科研内容,推动交叉学科发展迈向更多元化方向。我们与珠海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同建设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合作,进行人工智能医学及再生医学的研究。澳科大毕业生除了在本地就业外,更多活跃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为澳门经济的多元化、国际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各种支持。
三是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澳科大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在横琴设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科大创新科技研究院,以及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和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是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澳科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战略部署,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方式,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同时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内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五是国际化办学,助力澳门国际大都市建设。澳科大在学术建设及管理上紧密贴合澳门的社会及人文特点,充分借鉴国际著名学府经验,建立适应大学国际化发展需求的管理理念、模式与文化。澳科大吸引了一批国际高端人才,促进了澳门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助力澳门擦亮国际大都市的“金名片”。
面向深空探测科学前沿
记者:“澳门科学一号”(以下简称“澳科一号”)卫星已运行一年多,积累了大量高精度地球磁场数据。澳科大在相关研究和应用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李行伟:2024年8月1日,“澳科一号”卫星团队在澳门通过官方网站正式开始向全球发布“澳科一号”卫星所有载荷的科学数据,这标志着“澳科一号”卫星双星的科学数据正式面向全球开放。这是近年来团队不懈努力的成果,为国际科学界提供了宝贵的地球物理空间数据资源。
目前,“澳科一号”卫星团队发布了中国首个WM^3(澳门世界地球磁场模型)实时四维地球磁场系列模型1.0版,建立了世界首个地球外核流场三维结构与中国首个全球海洋运动磁场结构。此外,“澳科一号”卫星准确测量了地磁暴中地球磁场强烈的时空变化与相关的太阳耀斑,代表我国首次基于高精度地磁卫星对地磁暴中地球磁场巨变的观测。
记者: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18年10月8日成立,至今已经6年多,在月球与行星科学、深空探测研究等方面还有哪些新进展?
李行伟:在国家和澳门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深度参与月球、小行星及火星探测等国家深空探测计划,成功开展了多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自成立以来,实验室已获批科研项目136项,研究方向逐步聚焦行星环境与宜居性、行星形成与演化、太空/空间探测三大前沿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累计发表科研论文1100篇,多项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实验室的成立和发展是国家大力发展深空探测,提升澳门科技水平,以及促进澳门科技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在服务国家深空探测重大战略需求的同时,实验室也致力于搭建中西深空探索交流的桥梁,打造国际间行星科学高水平学术交流合作中心,建成面向世界深空探测科学前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星科学研究中心,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澳门智慧与力量。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记者: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澳科大在中药质量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目前有哪些新进步?
李行伟: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由科技部批准,于2011年1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是我国中医药领域成立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澳门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集成行业前沿技术,创建中药质量评价的创新性技术,注重突出中药的特点与内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中药质量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实验室在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澳门科技大学姜志宏讲座教授和白丽萍教授团队与东阳光集团就冬虫夏草专利达成授权合约,旨在推动双方在冬虫夏草研究领域的深度合作。该技术可精准检测冬虫夏草虫体中的氨基酸类、单糖类、核苷类等10余类100余种活性化学成分。本次专利授权合约的签署将有助于澳科大更好地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姜志宏讲座教授团队深耕多年,率先完成了中药核酸药物研发平台的搭建。该平台涵盖了中药核酸药物研发过程中涉及的候选核酸片段纯化、药理活性评估、核酸药物质量控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关键技术,为中药核酸药物的研发打下了坚实基础。团队首次阐明了“核酸类成分是中药的重要药理活性成分”的科学观点,证明了中药可以成为核酸药物的全新源头。团队首创的中药小核酸新药研发专利技术成功转让给港澳企业,创澳门高校技术转让费新高。
促进琴澳一体化发展
记者:中央决定开发横琴,目的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澳科大如何紧抓机遇,积极参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李行伟:开发横琴为澳科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澳科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抓机遇,积极参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作贡献。
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成果转化。澳科大在横琴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科大创新科技研究院已经成为澳科大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澳科大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将更加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横琴乃至澳门的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引进高端人才,提升科研水平。澳科大充分利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政策优势,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提升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高端人才的加入,不仅能提升大学的科研实力,也为横琴乃至澳门的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有助于澳门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三是促进琴澳一体化发展。澳科大通过加强与横琴在科研、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与横琴的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我们还积极为横琴居民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生活质量。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促进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形成,同时也通过横琴对接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李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