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威:加强种业原始创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1:47:00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乌鲁木齐)分中心副主任 王威:“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一定要聚焦所在行业的核心问题,一定要认真调研、深入思考。作为一名来自农业科研单位的委员,我也将继续心系‘三农’,关注粮食安全,为国家建言献策。”
△王威委员(右二)调研棉花实质性派生品种。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一个国家的种业强大与否,代表着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也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唯有提升种业创新能力,才能支撑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修改种子法的决定,建立了实质性派生品种(以下简称EDV)制度。EDV制度是激励育种原始创新的国际通行做法,能够从源头上解决种子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EDV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对构建公平公正的利益分享机制,激励育种原始创新,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和调研中,我发现自EDV制度入法以来,相关的纠纷逐步显现。为了摸清问题根源,我开始了深度调研。当时,我所在的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乌鲁木齐)分中心完成了1400余份植物新品种测试,为农业的品种创新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同时,我积极参与各类调研和座谈会,深入了解相关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的需求。当时的“优丰12”与“甬优12”纠纷案件让我印象深刻。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甬优12”水稻因高产抗病广受欢迎,后来某省份企业推出“改良版”品种“优丰12”。浙江省农科院指控其未经许可使用原始亲本构成EDV侵权,被告主张其为“实质性创新”。最终认定“优丰12”须向原权利人支付30%收益。该案暴露出国内对“实质性派生”技术门槛的分歧,而产生这一分歧的原因就是实质性派生品种限制性制度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缺乏判定标准。如果原始创新人辛勤培育的成果通过科技手段很快就会被一个类似的品种代替,那将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交了“关于加快颁布实质性派生品种判定标准 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在提案中,我建议:加快公布我国主要农作物实质性派生品种判定标准,解决当前影响我国种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尽快研究制定我国特色非主要农作物实质性派生品种判定标准,确保我国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种业创新和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这件提案被全国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农业农村部也在提案答复中对该提案所提建议给予高度肯定,表示将加快推进此项工作。在当年召开的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工作会议上,此项工作被作为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多个科研机构、大学、重点实验室承担了不同作物EDV判定标准的研制任务,有研究成果的判定标准开始试行。如今,部分标准已通过验证和审定,即将颁布实施。打开抽屉,看到那张提案办复证书,我越来越感到,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一定要聚焦所在行业的核心问题,一定要认真调研、深入思考。作为一名来自农业科研单位的委员,我也将继续心系“三农”,关注粮食安全,为国家建言献策。
采访整理:吕巍
文字编辑:罗韦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李木元
相关文章